重庆卫校护理实操丨肌内注射法
发布日期:2019-07-14 浏览量:次
重庆卫校护理实操丨肌内注射法
(一) 目的
药物不能口服,不宜或不能采取静脉注射,且需要使药物迅速达到疗效时,可采用肌内注射。
(二) 评估
1、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。
2、患者意识状态、肢体活动能力,对给药计划的了解、认识程度及合作程度。
3、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肌肉组织情况。
(三)
操作程序
1、素质要求(衣帽、仪表、态度)
2、洗手、戴口罩
3、准备用物 基础注射盘、注射器,按医嘱或注射单备药
4、查对药物 药名、浓度、剂量、失效期、质量
5、抽吸药液
⑴消毒安瓿或密封药瓶。
⑵按正确手法准确抽取药液量。
6、二人查对
7、携用物至床旁
⑴检查患者床头牌。
⑵呼唤患者姓名。
⑶向患者解释注射的目的。
8、选择注射部位
⑴协助患者取正确舒适体位(使注射局部放松)。
⑵侧位:上腿伸直,下腿稍弯曲。俯卧:两足尖相对,足跟分开。仰卧:用于不宜侧卧的患者。
9、常规消毒皮肤 用2%安尔碘自注射点由内向外环行消毒(直径大于5cm)2遍。
10、进针
⑴取干棉签夹于左手示指与中指之间。
⑵右手持注射器并排尽空气。
⑶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皮肤。
⑷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°角进针。
⑸进针深度为2.5cm(针梗的2/3,可按病人胖瘦适当掌握)。
11、推药
⑴右手固定注射器及针座。
⑵左手放松皮肤,抽动活塞,确定有无回血。
⑶无回血缓慢而均匀推药。
⑷观察患者反应。
12、拔针 注射毕,用无菌棉签按压进针点,快速拔针,嘱病人按压2~3min。
13、再次查对 床号、姓名、药名及用法。
14、整理用物 注射器按规定弃于医用垃圾袋内。
15、安置患者
⑴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。
⑵协助患者穿衣,安置患者于舒适体位。
16、记录 临时医嘱需在医嘱单上打铅笔勾,用蓝黑笔签名和记录时间。
(四)
注意事项
1、注射部位的选择应选择肌肉较厚,离大神经、大血管较远的区域。其中臀大肌为最常用部位。对2岁以下的小儿,不宜选用臀大肌肌内注射,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,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。
2、病人如长期肌肉注射,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,可用细长针头,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。如出现硬结,可进行热敷或理疗。
3、不能翻身的患者,可选择股外侧肌注射,其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,自髋关节下10cm,膝上10cm,约7.5cm宽的区域内。
4、在上臂三角肌进行注射时,上臂外侧,肩峰下2~3横指处为注射部位。如特殊情况需长期在三角肌注射区域注射时,可将三角肌划分为九个区域,在安全区内,交替进行注射。
5、注射针刺入后若有血液回流,应立即拔出针头,重新更换注射部位。
6、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,应注意配伍禁忌;稠厚类药物,需加温融化后再抽药。
7、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,以防针梗从根部连接处断落,若发生针梗脱落,应保持局部肢体不动,迅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取出;如全部埋入肌肉,可立即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。
(五)
臀部肌内注射区划分法
1、十字法:自臀裂的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横线,再从髂嵴最高点上做一垂直线,外上方1/4为注射区。
2、连线法:将髂前上棘与骶尾处连线分为三等份,以外上1/3处为注射区。
3、若选择臀中肌、臀小肌注射,需用示指与中指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,此时示指与中指所构成的角内区即为注射部位。
上一条: (一) 目的
药物不能口服,不宜或不能采取静脉注射,且需要使药物迅速达到疗效时,可采用肌内注射。
(二) 评估
1、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。
2、患者意识状态、肢体活动能力,对给药计划的了解、认识程度及合作程度。
3、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肌肉组织情况。
(三)
操作程序
1、素质要求(衣帽、仪表、态度)
2、洗手、戴口罩
3、准备用物 基础注射盘、注射器,按医嘱或注射单备药
4、查对药物 药名、浓度、剂量、失效期、质量
5、抽吸药液
⑴消毒安瓿或密封药瓶。
⑵按正确手法准确抽取药液量。
6、二人查对
7、携用物至床旁
⑴检查患者床头牌。
⑵呼唤患者姓名。
⑶向患者解释注射的目的。
8、选择注射部位
⑴协助患者取正确舒适体位(使注射局部放松)。
⑵侧位:上腿伸直,下腿稍弯曲。俯卧:两足尖相对,足跟分开。仰卧:用于不宜侧卧的患者。
9、常规消毒皮肤 用2%安尔碘自注射点由内向外环行消毒(直径大于5cm)2遍。
10、进针
⑴取干棉签夹于左手示指与中指之间。
⑵右手持注射器并排尽空气。
⑶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皮肤。
⑷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°角进针。
⑸进针深度为2.5cm(针梗的2/3,可按病人胖瘦适当掌握)。
11、推药
⑴右手固定注射器及针座。
⑵左手放松皮肤,抽动活塞,确定有无回血。
⑶无回血缓慢而均匀推药。
⑷观察患者反应。
12、拔针 注射毕,用无菌棉签按压进针点,快速拔针,嘱病人按压2~3min。
13、再次查对 床号、姓名、药名及用法。
14、整理用物 注射器按规定弃于医用垃圾袋内。
15、安置患者
⑴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。
⑵协助患者穿衣,安置患者于舒适体位。
16、记录 临时医嘱需在医嘱单上打铅笔勾,用蓝黑笔签名和记录时间。
(四)
注意事项
1、注射部位的选择应选择肌肉较厚,离大神经、大血管较远的区域。其中臀大肌为最常用部位。对2岁以下的小儿,不宜选用臀大肌肌内注射,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,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。
2、病人如长期肌肉注射,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,可用细长针头,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。如出现硬结,可进行热敷或理疗。
3、不能翻身的患者,可选择股外侧肌注射,其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,自髋关节下10cm,膝上10cm,约7.5cm宽的区域内。
4、在上臂三角肌进行注射时,上臂外侧,肩峰下2~3横指处为注射部位。如特殊情况需长期在三角肌注射区域注射时,可将三角肌划分为九个区域,在安全区内,交替进行注射。
5、注射针刺入后若有血液回流,应立即拔出针头,重新更换注射部位。
6、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,应注意配伍禁忌;稠厚类药物,需加温融化后再抽药。
7、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,以防针梗从根部连接处断落,若发生针梗脱落,应保持局部肢体不动,迅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取出;如全部埋入肌肉,可立即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。
(五)
臀部肌内注射区划分法
1、十字法:自臀裂的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横线,再从髂嵴最高点上做一垂直线,外上方1/4为注射区。
2、连线法:将髂前上棘与骶尾处连线分为三等份,以外上1/3处为注射区。
3、若选择臀中肌、臀小肌注射,需用示指与中指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,此时示指与中指所构成的角内区即为注射部位。